close

最討厭星期二。

尤其今天下雨,更不想出門。
今晚剛好看到「時間地圖」這本書,談到不同地方的不同時間感,
以及,時間制定的歷史發展。
還有時間和地位、時間和金錢、時間觀....等。

計時器,尤其是時鐘和碼錶的發明,曾遭受極大的反對聲浪。
最大的爭議是,我們為什麼要受到這些刻度的限制,而不依循自然作息?
我今早正好在想,為什麼明明天這麼黑,又下雨,
為什麼不過就是鐘走到八點,就還是得起床呢?:P

這本書其實買了好幾年了,一直都沒看完它,
最近它被拿來做為等待時的消遣。摘錄幾個片段。


==

社會心理學家夏希特(Stanley Schachter)和他的同仁
觀察了過胖和體重正常的人進食行為,
夏希特在理論上推測:過胖的主要成因,
是因為進食習慣容易受到周圍環境所給的外在信號支配。
他相信,體重正常的人比較著重回應本身內在的飢餓感。
夏希特的假設是,最有力的一個外在因素是時鐘。

ps.他的實驗支持他的假設。
所以這是叫我們不要管時間,餓的時候就吃,這樣不會胖的,是嗎?@@
不過話說回來,我最近也正好在嘗試回歸內在的信號。^^

==

「中非洲,」尼雍齊馬說:「大致上是不理會時間永遠是金錢的
這個客觀事實。當我想要時間等我,時間就會等我。
而且當我今天不想做某件事的話,為了任何原因,不管是什麼理由,
我就可以決定明天才去做,而明天做跟今天就去做也一樣好。
要是我浪費了些時間,我也沒錯過什麼非常重要的東西,
畢竟,我有那麼多時間。」

來自西非洲布基納法索的特勞瑞是個交換學生。
他覺得「浪費時間」這觀念很莫名其妙。
「在我生長的地方是沒有浪費時間這回事的,」他說。
「你怎麼可能浪費時間呢?如果你不是正在做一件事,
就一定是正在做其他事,就算正在跟朋友講話,或者只是閒坐,
那就是你正在做的事。」
一個名符其實的布基納法索公民就該瞭解並接受這種時間觀
而且體認到什麼才是真正的浪費(對某些人而言也是罪過):
沒有為你生活中有一席之位的人留出足夠的時間給他們。

ps.其實我常在想,為什麼我們要趕著什麼時候做些什麼事呢?
趕著畢業、趕著當完兵、趕著找工作、趕著成家立業....
你自己,或者是社會,都已經訂了個時刻表在那裡,等你....。

==

有很多北美印地安文化群,也是只有間接地在語言中提及時間。
例如蘇族(Sioux)人的語言中就沒有表示「時間」、「遲」或「等待」之類的單字。
霍爾觀察到霍皮族(Hopi)的動詞時態中,沒有過去式、現在式和未來式。
霍皮族就像克欽人一樣,跟時間有關的觀念的字眼都更近似副詞,而非名詞。
例如在談到季節時,「霍皮族人沒法子談及夏天很熱這件事,
因為夏天的屬性就是炎熱,就像蘋果有紅色的特質一樣。」
霍爾的報告說:「夏天和炎熱是一樣的意思!夏天是種炎熱的『狀況』。」
克欽人和霍皮族很難把時間當做一種質量去理解。

ps.那個蘋果的比喻實在不太好,因為我們還是可以談蘋果啊。
不過我可以理解他要表達的意思啦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winte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